新闻标题:
发布时间: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文体社区组织社工前往雨花台区参访学习

2018年11月1日上午,文体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党委书记吕欢、居委会主任杨鲁宁的带领下前往雨花台区翠竹园与景明佳园社区进行参访学习,就社会治理的优秀经验做法进行对标找差,提升社工们社区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参访一行首先来到了位于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社区由仁恒翠竹园小区和玉兰山庄别墅区两处高档住宅小区组成, 2003年首批居民入住,这里共有居民约3036户、8000余人,却来自全球24个国家,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化社区。2010 年 11月社区成立了内生型社区枢纽组织「翠竹园社区互助会」(以下简称「互助会」)。不久前,社区获得国家级奖牌“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其社区自治模式成为认可度颇高的“国家样板”。

社区互助会马伦郁理事长为参访社工一行详细介绍了翠竹园的互助社区营造模式,并就四方平台、九项互助产品、 1个微中心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答。

南京翠竹园社区互助会由业主阿甘(吴楠)发起成立,基于对自己社区的充分了解,由社区成员自发组织起来,依据社区内生的需求和特点,对社区模式进行改造、维护与发展,形成了居委会、业委会 、物业、互助会这一四方联动的四方平台,产生一种协同效应。四方平台产生于社区建设工作中,同时发挥着社区协商治理的作用,并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显现优势。

九项互助产品即明志书屋、彩虹屋和跳蚤市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沙龙、社区学院、无敌少儿团、小小建筑师、社区帮扶社区、居家养老计划;微中心(V-Center):即一个社区客厅。马伦郁理事长带领参访一行实地参观了社区服务空间的各个角落,并在图书室主持进行了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立足实际,畅所欲言,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质量、如何探索社区为民服务精准化等方面各抒己见,参访一行受益匪浅。

参访一行第二站来到了景明佳园社区,景明佳园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孙干事对参访一行进行了详细讲解与介绍。

景明佳园是2002年由南京市委、市政府建设的全市首个规模较大的解困经适房小区。入住居民来自全市各区的拆迁户、市社会福利院转迁户、申请经适房和廉租房的居民等,入住的人群以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和社区矫正人员等困难群体为主。全部为经济适用房、有2幢廉租房,居住6091户,人口1.8425万人。社区困难和弱势群体较多,建立对他们的帮扶和关爱机制尤为重要。社区针对老人、青少年、残疾人、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开展“五助服务”。(助老、助残、助学、助医、助急)当参访一行来到景明青少年创客实验室时,社会组织正为社区残疾人员组织开展手工活动,这些由居民亲自完成的手工作品同时也会获得社会爱心企业与人士的爱心回馈。

自推动和发展景明佳园社区联合会开始,联合会培育孵化出了多个社区草根组织,同时,主动争取省市区街道公益创投支持,实现自我造血,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景阿姨矛盾调解工作室、阳光助老志愿服务队、彩虹志愿者服务队、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失业妇女打造“指类”经济、为贫困学生打造“国学公益课堂”、以社区基金撬动居民自治热情。

办实事,聚民心——在居民的倡议下,社区将每个月第二周的周五作为社区固定的公益日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同时,组织工作力量修复破损道路,便于居民出行;开挖引水沟渠,排除汛期隐患;安装晾晒衣架,解决晾晒难题;居民协商议事,探讨环改方案;更新休闲座椅,方便居民乘凉;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安全隐患;清理共享单车,维持停车秩序。

在最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景明佳园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协调员详细介绍了工作中如何去挖掘潜在协调员、监督社区微基金运行,又是如何深入社区、宣传自治队伍理念、找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微基金达人”,生动的实际工作案例让大家对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有了直观了解,大家颇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和有机组成部分。社区治理的好坏,关乎社会治理的成效。作为服务居民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常会思考社区怎么建设、群众如何服务、矛盾怎么化解等一系列难题。通过今日的参访学习,大家对“服务是最好的治理。”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走出去、将优秀可取的社区治理经验本土化,彰显本社区自有特色,有的放矢地治理,集中所有力量与资源,使党和国家政策措施落实的这“最后一公里”愈加美好是所有在岗社工的使命与责任。



上一篇: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国泰民安社区...
下一篇:融侨社区举办“全民健身”趣味运动会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